

請將裝置改以直向瀏覽,以獲得最佳效果。
赤道原則(EPs)
1. 政策與承諾
為因應全球永續經營趨勢,並落實大型專案融資環境及社會風險審核及管理,於2022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完成簽署「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成為全球自願倡議「赤道原則」的會員銀行(EPFIs),並於2022年底新訂定「赤道原則授信案件作業規範」,自2023年2月1日起實施,於專案融資徵授信流程中強化人權、氣候變遷風險等ESG議題管理,以發揮資金影響力,降低氣候變遷對企業及本行資產品質之風險。
2. 赤道原則(EP)專案評估小組
由本行授信管理處組成「EP專案評估小組」,負責覆核授信案件之EP適用性判斷與風險分類結果、完成「赤道原則授信案件環境與社會風險查檢表」及環境與社會風險審查、辦理後續赤道原則案件年度審查作業,及彙整赤道原則執行情形進行陳報與揭露。
3. 適用赤道原則案件之徵授信流程
本行於國內及海外分行徵授信流程各環節中確實導入赤道原則規範,由營業單位與授信管理處執行案件適用性判斷、案件風險分類、環境與社會風險檢核與覆核、送審與簽約及貸後管理等流程。
- 案件適用性判斷與風險分類:案件申貸進件時,依據赤道原則規範執行適用性判斷與風險分類,並依潛在環境與社會風險將案件依風險高至低區分為A類、B類及C類三個等級。
- 徵提文件:就案件風險分級結果,向客戶徵提赤道原則相關文件,並填寫初步評估意見。
- 環境與社會風險檢核與覆核:審查人員應審酌上開資料及評估意見,將案件環境和社會風險納入考量,以做為授信案件准駁之參考;另針對A類案件和具特定風險的B類案件,本行將與客戶議定,由獨立第三方顧問針對客戶出具環境與社會管理與評估文件出具意見,確保符合赤道原則之管控框架。
- 送審與簽約:案件審查通過後,營業單位依據案件風險分級與審查結果,於合約附加赤道原則承諾性條款,並與客戶簽署符合赤道原則要求之本行制式承諾條款合約。
- 貸後管理:針對A類和B類案件,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赤道原則年度審查作業,確保客戶確實依照合約承諾性條款進行管理。
4. 赤道原則案件數據年度報告
本行於2022年4月正式簽署赤道原則後,截至2023年底,依循赤道原則檢視、審核專案融資案件,整體專案融資數量共計核准1案,迄今本案已動撥;案件所在地位於臺灣,產業性質為半導體用矽晶圓電子材料製造。
- 2023年赤道原則審查的專案融資案件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