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彰化商業銀行LOGO
請將裝置改以直向瀏覽,以獲得最佳效果。

請將裝置改以直向瀏覽,以獲得最佳效果。

:::

氣候風險與機會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架構(TCFD)

  1. 本行依循 TCFD 架構,揭露本行對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治理、策略、風險管理、 指標和目標等 4 個資訊揭露建議項下的 11 個建議揭露事項,並委請香港商英國標準協會(BSI) 進行 TCFD 符合性之第三方查證,取得Level 5+ Excellence 查驗結果, 說明如下:
  2.  ( 詳細請參閱本行發布之「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CFD 報告書


一、氣候治理

  1. 氣候治理

  1. ( 一 ) 董事會對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監督情況 
  2.  ■ 彰化銀行董事會為氣候議題最高治理單位,指導、監督及管理銀行對氣候風險之暴險情形,確保銀行訂定之定性及定量措施符合其風險胃納。 
  3.  ■ 面對氣候變遷之挑戰,本行經董事會通過將氣候風險納入風險管理最高遵循準則,完整風險管理之範疇,並訂定「氣候風險管理政策」以強化對氣候風險之管理與因應。 
  4. 請參閱彰化銀行氣候風險管理政策

  5. ( 二 ) 管理階層在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角色 
  6.  ■ 於風險管理委員會下設TCFD工作小組,執行辨識及評估氣候風險與機會,並依據本行氣候風險管理政策及氣候議題相關規定制定行動計畫,由工作小組按季向董事會、永續經營委員會及風險管理委員會陳報相關執行情形。 
  7.  ■ 2022年度已向治理單位陳報溫室氣體及環境相關指標、科學基礎減量目標進度及氣候風險監控情形等,以貫徹對氣候風險與機會之因應作為。 


二、策略

  1. ( 一 ) 本行氣候相關策略
  2. ■ 導入TCFD,分析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強化氣候風險治理,並持續填報國際碳揭露組織(CDP) 氣候變遷問卷,提升本行永續發展議題之實踐及企業社會責任形象之國際能見度。
  3. ■ 完成簽署加入赤道原則協會,將ESG相關指標納為重要衡量基準,將環境及社會風險管理內化至專案融資之授信審核流程並建立風險控管機制及流程因應,亦開發經濟發展與友善環境並存的綠色融資商品,引導企業低碳轉型。
  4. ■ 依本行「偵測經營風險管理準則」所列之經營風險類型,評估本行面對各類風險之重大性及影響性,並以氣候風險管理政策將氣候風險因素納入風險胃納、策略及經營計畫中,以偵測氣候風險對經營風險造成之衝擊,提升因應策略之韌性。

  5. ( 二 ) 鑑別短、中、長期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
  6. ■ 本行每年蒐集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議題,由各業務管理單位主管分別針對各項風險/機會判斷「發生可能性」及「影響程度」,以其乘積結果作為風險/機會重大性排序之依據,並就前三大鑑別結果進一步分析與評估其對本行營運與業務之影響,研擬相關因應措施,以管控氣候相關風險及掌握氣候相關機會之商機。

  7. ( 三 ) 業務、策略和財務規劃上與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衝擊
  8. ■ 本行評估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對公司各面向(產品與服務、融資業務、投資業務、自身營運業務) 之影響,同時詳細說明涵蓋氣候相關議題之業務,公司之營運策略與因應作為,及相關風險與機會對財務規劃之具體影響。

  9. ( 四 ) 策略韌性及氣候相關情境
  10. ■ 轉型風險
  11. 以三種情境試算本行授信戶中列屬環保署管制名單者,分別於三個時間點下之碳費徵收情形,及其對本行造成之間接潛在財務影響。參照情境分析結果,持續透過降低高碳排產業限額及強化管控該等授信對象之轉型計畫與減碳情形,減緩氣候相關轉型風險。
  12. 實體風險
  13. 為確實掌握實體風險對營運據點及不動產擔保品之影響,並精進實體風險辨識尺度及潛在財務影 響,於2022年擴大實體風險分析範圍,評估所有不動產擔保品所在區域於未來各設定年度之氣候 風險值(VaR),評估一旦有極端天氣事件發生,可能對本行臺灣地區約十萬筆不動產擔保品造成之影響。


三、風險/機會管理


  1. ( 一 )氣候相關風險 / 機會的鑑別和評估流程
  2. 依本行「氣候風險管理政策」制定之組織與職責,由TCFD工作小組負責辨識或評估氣候風險與機會,考量氣候風險/機會類型*、時間區間、影響程度、發生可能性、金融業既有風險之關聯性及各項業務性質,藉此確立氣候風險/機會辨識流程,以確實掌握本行受氣候風險/機會之影響,並進一步採取「減緩」與「調適」兩大氣候行動積極因應;持續開發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項目,並推行營運減碳,以確保本行在面對相關風險/機會時之韌性(適應力)。
  3. *註:主要劃分為兩大類:與氣候變遷相關的「實體風險」及與低碳經濟相關的「轉型風險」,實體風險依據氣候模式區分為 立即性極端天氣事件或長期性氣候模式變化,轉型風險依據不同影響因子再細分為政策和法規風險、技術創新風險、市場結構改變、聲譽風險等主要風險因子。
  4. 氣候風險與機會辨識流程
  1. 1.氣候相關議題蒐集 
  2. 本行TCFD工作小組定期蒐研國際氣候相關研究報告、國內外政府氣候相關規章,並參酌國內外金融同業之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評估報告,作為氣候相關議題資料庫之基礎。 

  3. 2.辨識影響商業策略與目標的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 
  4. 藉由訪談各業務單位,依業務性質逐一研討氣候相關議題對本行之影響,由外部顧問協助將外部觀點內化成為符合金融業特性的內部議題,並重新調整各項議題之論述,使其更貼近本行的業務發展策略。

  5. 3.評估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影響程度 
  6. 由各單位依業務特性評估各項風險與機會的影響程度、發生可能性、發生可能時點及影響時間範圍,依據填答結果繪製氣候風險機會矩陣。
時間範圍

財務影響程度

  1. 4.評估風險與機會之重大性
  2. 以「影響程度」及「發生可能性」兩個衡量維度計算氣候風險或機會指數,考量成本效益及資料可取得性,據此排序氣候風險和機會之重大性。

  3. 5.擬訂合適的因應措施
  4. 針對已辨識之重大氣候風險和機會,衡量衝擊路徑、衝擊時間與地域範疇、影響價值鏈位置及財務衝擊,綜整現有因應措施及執行績效,研擬未來可採行之「減緩」與「調適」氣候行動;持續開發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項目,推行低碳營運,透過營運減碳及數位金融創新,掌握氣候機會與商機。

  5. 6.氣候風險與機會辨識流程整合
  6. TCFD工作小組每年定期執行氣候風險與機會辨識流程,執行氣候風險與機會質化/量化分析,並依據評估結果針對各項風險與機會研擬因應策略,每月進行監控與報告,提報風險管理委員會及董事會。

  1. ( 二 ) 氣候相關風險/機會的管理流程作為
  2. 針對天災或碳排放管制等風險事件所可能造成之影響,除對淹水可能導致分行據點之損失,加強相關維護及管理措施外,加以調整受氣候高度影響之產業限額,及針對列屬環保署管制名單及本行高碳排產業名單之授信戶,執行氣候風險監測。另,本行將檢視授信戶參與國際倡議組織情形,並要求提供溫室氣體排放資訊,以追蹤其減碳成效。 
  3. 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商品業務,如: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主題基金等,以掌握氣候相關機會與商機,發揮金融影響力;致力於數位金融創新並推動「Bank 4.0」線上業務,結合社群媒體,提供客戶安全、便捷金融服務,拓展客群,並同時達到營運減碳之效益。

  4. ( 三 ) 整體風險管理制度之整合
  5. 為接軌國際暨強化本行對氣候風險之管理與因應,本行依循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與其協議及 TCFD等國際規定,將氣候風險納入內部風險管理最高遵循準則,新增整體風險範疇及定義,並於三道防線建立風險管理機制,每年辨識及衡量氣候風險可能造成之損失,納入風險管理報告書併同提報董事會,以進行全面性之管理。


四、指標和目標

臺灣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2年發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並提出臺灣2050淨零排放藍圖。本行將積極配合國家政策、引導資金流向綠色及永續發展產業,以期建構更完整的綠色金融體系。

  1. ( 一 ) 評估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使用的指標與目標
  2. 本行以溫室氣體排放量為管理指標之一,設定2030年碳排放量相較2020年減少42%之中期目標,相當於每年減碳4.2%,此外,考量能資源使用與管理的重要性,設定用水、用電量短期目標為2023年較2020年減少3%,長期目標為2030年較2020年減少10%,並每年檢視綠色採購金額與再生能源憑證購買情形。為達到永續環境之目標,本行透過推動各項節能減碳行動,導入各項永續相關國際標準,以達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1. ( 二 ) 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使用的目標 
  2. 本行已於2022年簽署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cience-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承諾於2030年達成類別1及類別2之碳排放升溫限制在1.5 °C內,而投融資組合碳排放升溫控制在低於2 °C,致力使本行業務發展策略與《巴黎協定》欲達成的目標保持一致,本行將透過訂定短、中、長期之目標,展現氣候變遷之管理績效,帶動低碳經濟轉型,未來逐步規劃營運及投融資活動之減碳目標。
  3. ►目標落實表現 
  4. 1.類別1 (範疇一)及類別2 (範疇二) 
  5. 依據SBTi訂定2030年較基準年(2020年)減碳42%之目標,基準年(2020年)排碳量為17,158.302噸CO2e,2021年排碳量為16,361.208噸CO2e,約較基準年減碳4.65%;2022年排碳量為16,093.745噸CO2e,約較基準年減碳6.2%。
  6. 2.範疇三*:投融資組合排放量
  7. 投融資組合排放量
    2021年
    首度盤查投融資組合的碳排放,採用國際組織Partnership for Carbon Accounting Financials(PCAF)之方法學,計算「上市櫃股票及債券」、「授信(大企業)」、「商用不動產」及「專案融資」之投融資組合碳排放,以積極尋求該範疇中的溫室氣體減量機會。
    2022年
    除延續計算「上市櫃股票及債券」、「授信( 大企業)」、「商用不動產」及「專 案融資」之投融資組合碳排放外,依循PCAF發布之新方法學增加盤查「未上市櫃股票」、「房屋抵押貸款」及「機動車輛貸款」等資產類別項目,希冀逐步完整財務碳排放範疇。
    ► 2022年投融資組合計算結果: 
     ▪ 總碳排放量:1,433,353公噸CO2e。
     ▪ 依產業別之絕對碳排放量前三名依序為「原物料」、「工業服務」以及「非核心消費服務」, 碳排放量分別占整體27.6%、13.9%及10.1%。
     ▪ 依投融資組合碳足跡(分攤碳排放量/新臺幣百萬元)分析,碳足跡前三高依序為「非核心消費服務」、「石油及天然氣」及「原物料」,分別為12.03、9.90以及9.16公噸CO2e/新臺幣百萬元,其餘產業碳足跡則皆無超過4公噸CO2e/新臺幣百萬元的情形。
     ▪ 近兩年落差分析 
    以「上市櫃股票及債券」、「授信( 大企業)」、「商用不動產」資產類別項目進行近兩年落差分析,上述項目2022年絕對碳排放量為1,305,031公噸CO2e,較2021年之1,031,326公噸CO2e約提升26.5%,然而碳足跡由2021 年的3.0下降至2.79公噸CO2e/新臺幣百萬元。

    * 如依ISO 14064-1:2006版標準,投融資排放屬範疇三(其他間接排放);如依 ISO 14064-1:2018版標準,投融資排放則屬類別5(組織所製造產品相關下游段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此處以 ISO 14064-1:2006版名詞表述。

氣候相關風險

一、經辨識的氣候相關風險

2022年度共蒐集10項氣候相關風險議題,其中4項為實體風險,6項為轉型風險,並評估對本行營運之影響,說明如下:

經辨識的氣候相關風險(實體)
經辨識的氣候相關風險(轉型)



二、氣候相關風險排序

針對前述10項氣候相關風險,以「發生可能性」與「影響程度」繪製風險矩陣,並依風險嚴重程度列舉前三大風險事件及控管方式。

氣候相關風險矩陣圖

三大風險事件


三、氣候風險與對應之財務影響

氣候風險與對應之財務影響(轉型)
氣候風險與對應之財務影響(實體)



氣候風險財務影響

  1. 評估高授信集中度(註1)產業之轉型風險及實體風險(註2),說明可能之財務影響如下:
  2. 高授信集中度
  3. (註1) 本行2022年12月授信餘額占比高於8%之產業依序分別為「金融及保險業(9.98%)」、「不動產開發業(9.17%)」及「工業產品批發業(8.30%)」。
  4. (註2) 依據「本國銀行辦理氣候變遷情境分析作業規畫」計算說明,以2030年及2050年兩個時間點,於有序轉型、無序轉型及無政策情境下,評估高授信集中度產業之產業轉型風險及營業場所實體風險;並排除因未有適當的風險參數(如營授比)與違約鏈結,且非受氣候變遷風險直接衝擊之「金融服務業」。 


  1. 評估六大高耗能及高碳排產業轉型風險及實體風險(註1),各產業授信餘額占比及於各情境下預期損失占比說明如下:
  2. 六大高耗能及高碳排產業授信餘額占比
  3. 預期損失占比
  4.  (註1) 依據「本國銀行辦理氣候變遷情境分析作業規畫」計算說明,以2030年及2050年兩個時間點,於有序轉型、無序轉型及無政策情境下,評估六大高耗能及高碳排產業之產業轉型風險及營業場所實體風險。

氣候相關機會

一、經辨識的氣候相關機會

2022年度共蒐集8項氣候相關機會議題,其中加入TCFD所建議之氣候機會類型(包含資源效率、能源來源、產品和服務、市場及韌性)作為考量因素,以下進一步分析前三大機會項目,說明如下:

經辨識的氣候相關機會
經辨識的氣候相關機會


二、氣候相關機會排序

針對前述8項氣候相關機會,以「發生可能性」與「影響程度」繪製機會矩陣,並進行重大性排序,進一步分析前三大機會項目,評估其對應之業務、策略及財務影響。

氣候相關機會矩陣

三大機會事件
三大機會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