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彰化商業銀行LOGO
請將裝置改以直向瀏覽,以獲得最佳效果。

請將裝置改以直向瀏覽,以獲得最佳效果。

:::

普惠金融承諾

為提升金融可得性與包容性,本行承諾於業務面(財務面)與非財務面上致力發展及創新,期能使不同族群享有平等普惠的金融服務、商品與教育普及,並多面向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包括SDG1、3、5、8、9、10、11,針對不同弱勢族群提供面對貧窮、健康照護、知識教育、性別平權、就業能力、友善及可負擔的金融商品與服務等之協助與韌性。本行將致力實踐以下事項,逐步達成普惠金融之健康友善金融生態:

  1. 著重利害關係人議合,透過調查、意見交流或回饋等方式,了解社會的期待與需求,作為擴展與創新金融商品服務的參考依據,並針對缺乏金融服務之群體或地區,研擬合適且易接觸的金融商品服務。
  2. 協助特定族群避免或解決超越負荷的負債狀態,提供債務前置協商、調解等管道。
  3. 針對缺乏金融服務之群體(如高齡者、青少學童、偏鄉地區居民、地方中小企業或特殊境遇家庭)提供適切之金融知識教育宣導,以多元提升金融知識普及。
  4. 設立多元申訴溝通管道,提升申訴溝通之可及性與有效性,使金融弱勢族群更易接觸與使用,以及時、迅速解決問題。
  5. 針對公平待客原則及金融友善建立相關規範,並設立公平待客推動委員會,由總經理主導公平待客、金融友善及普惠金融等事務之推動落實,以保障特殊族群權益平等不受歧視或侵害,並精進金融友善之措施與機制,提升金融包容性。
  6. 規劃員工對於公平待客與金融友善之教育訓練,以避免員工於提供服務或銷售商品時,發生不尊重或歧視情形,或不當銷售侵害客戶權益。
  7. 與外部價值鏈上夥伴合作,共同推廣普惠金融。

配合政府政策辦理各項紓困貸款

  1. 本行秉持關懷客戶之責任,積極支持政府各項紓困政策,以協助受疫情影響之客戶,舉凡公辦「各部會紓困」及自辦「相關紓困」業務之執行均頗具成效。各項紓困貸款

協助債務人解決債務

  1. 對於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前置協商、前置調解及更生之債務人,或個別申請債務協商之債務人,綜合評估其財產所得及工作能力等因素,鼓勵其積極解決債務,以重新回歸正常生活,並利債權收回。  
  2. ►2023年度本行實際受理前置協商總件數398件,已受理完成者計294件,並有220件協商成立,協商成功率達74.83%,簽約協商債權總計16,392仟元。

協助創業圓夢基金

  1. 本行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終結貧窮(No Poverty)」、「消除饑餓(Zero Hunger)」、「性別平權(Gender Equality)」與「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等願景,創設多項以金融包容性為主軸的融資專案,包括「微型創業鳳凰貸款」、「青年創業及啟動金貸款」,盼能啟發並支持女性、青年、中高齡者、微型企業及社區擁有更佳的創業及自我實現的機會,踐行性別平等及多元包容之普惠金融。

  2. 創業相關貸款可協助資金需求者於創業初期及後續營運階段順利取得創業資金,幫助事業之興起亦創造就業機會,降低失業率並促進經濟發展。

  3. 截至2023年底本行辦理相關貸款情形如下:
  4. 創業相關貸款

協助女性創業

  1. 本行關注女性經濟自主與人權議題,提供「微型創業鳳凰貸款」優惠貸款方案,統計至2023年底,女性創業者獲貸人數占比69%,結合核心業務踐行性別平等。

協助青年創業及強化企業管理技能

本行提供青年族群「青年創業及啟動金貸款專案」,並於申貸前階段協助青年族群於政府認可之單位進修創業輔導相關課程,以強化營運管理知識與技能。截至2023年底,共11,813位青年貸款戶完成進修。


促進產業、社區及中小企業發展

促進產業發展

  1. 配合政府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之產業發展策略,促進「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等產業發展,彰銀創投於2023年共投資4.58億元,其中對「五加二」產業領域之投資金額總計為2.88億元,約占總投資金額之62.88%。
  2. 配合政府天使投資基金方案,彰銀創投以自有資金匡列3,000萬元,專款專用,以數位科技與AI為主題產業,期能擴大投資能量、扶持新創產業,成為創業青年天使,於2023年已投資3,000萬元,達成率100%。
  3. 為協助傳統肉品市場金流數位化,以「智慧金流服務」提供自動化收款服務與融資,滿足承銷人資金需求,促進傳統市場數位轉型並維持市場穩定,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5家肉品市場簽約,2家正式上線,共計348戶承銷人開立預付價金專戶加入平台機制,帶進74億元金流成效;其中承作26件貸款協助承銷人取得資金,貸款額度約2,430萬元,使傳統肉品市場達到快速收款、補足承銷商資金缺口、有效縮短申貸時程、提升交易活絡度及落實金融創新理念等成效。(詳請參閱3.3數位創新服務)
  4. 配合政府「獎勵本國銀行辦理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方案」,提供企業融資資金,積極對「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臺灣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及「民生及戰備」等產業辦理授信,以促進產業發展暨加速產業升級轉型,為未來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2023年底本行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戶數10,473戶,總餘額新臺幣4,921億元。 

支持中小企業

  1. 依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提供我國2022年中小企業家數統計資料,中小企業家數超過163萬家,占全體企業家數逾 98%,中小企業單一規模雖然較小,然其經營策略靈活,針對外在環境的變化與挑戰,可以迅速調整以為因應,為本行重要授信對象。
  1. 為因應美中貿易爭端,鼓勵臺商回臺投資,繼續推動「歡迎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根留臺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等3大投資方案,並協助國內企業升級轉型,朝創新化、智慧化發展,以強化競爭力。
    ►截至2023年底,本行已核准210戶,核准額度新臺幣1,264億元;其中動用戶數166戶,貸放餘額新臺幣529億元。
    本行短期策略為持續深耕中小企業客群,厚植授信業務基磐,提升授信業務之市占率;長期策略為積極爭取「投資臺灣三大方案」融資商機、扶植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創意產業及綠能產業,協助中小企業發展。
  2. 為強化中小企業財務體質,本行與財團法人台灣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合作,協助企業進行財務診斷及使用雲端健檢資源,提供跨產業、跨領域全方位諮詢服務,以提升競爭力。2023年度共協助77家中小企業進行財務診斷及雲端健檢。
  3. 為協助中小企業疫後復甦及與國際ESG發展趨勢接軌,本行與財團法人台灣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共同辦理「112年度關懷與服務中小企業暨提升財務競爭力計畫研討會-疫後振興中小企業升級轉型永續減碳」,讓中小企業了解永續理念,調整營運方向,參與人數計62名。 

推動社區發展與創生

  1. 為協助基隆市中小企業順利取得營運所需資金,扶持基隆地區營利事業,提升服務能量或擴充營運規模,發展海港觀光城市潛在優勢及提升區域就業機會,促進地方創生及打造永續共好社區發展,推出「基隆市中小企業圓夢貸款」,截至2023年12月止,已有17戶申貸,貸款餘額6.5佰萬元。 

協助企業疫後振興、提振經濟復甦動能

為推動中小型事業疫後振興、提高競爭力並恢復營運榮景,搭配經濟部中小企業「疫後振興及低碳智慧納管專案貸款 」,提供振興資金,協助中小企業低碳化智慧化轉型發展,達成中小企業ESG永續金融目標。

  • 截至2023年12月底,疫後振興專案貸款承作件數共計7,020戶,授信餘額新臺幣484.50億元;低碳智慧納管專案貸款承作件數共計374戶,授信餘額新臺幣42.08億元。

兼容性金融商品

支持弱勢信託

「一份信託的約定,延續您獨一無二的未來」

  1. 本行發創之標語,傳達信託是一份延續委託人意念的承諾,透過信託開創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於2024年1月參與ESG 世界公民數位治理基金會及公益信託陳春山法制研究基金主辦之「普惠信託標語創意大賽」榮獲優選。

高齡安養

  1. 配合長照政策,提升對老年人口之生活保障,代理銷售長期照顧保險商品及老年化相關金融友善服務商品,促進永續商品轉型之經濟模式,以及提升老年規劃需求客群之保險資源可取得性,截至2023年底承作情形如下:
    高齡友善
  2. 為發展信託 2.0「全方位信託」推動計畫,並協助客戶打造「信託安全防護網」,本行積極發展異業結盟,除拜訪社福團體、長照安養機構及醫療機構等業者外,也與律師及會計師事務所合作,進行跨產業轉介推廣合作,協助高齡者退休後之生活保障及財富傳承規劃。
    ►至2023年底止,已完成合作備忘錄簽署之業者共41家。
  3. 響應政府推動高齡安養信託照護制度,針對高齡者及身心障礙者辦理信託業務,提供簽約費及管理費減收優惠方案。
    ►至2023年底止,共計15,210件有效契約,信託財產規模金額共計31.04億元。

子女撫育

提供客戶預先規劃未成年子女或身心障礙子女未來生活、教育、創業或結婚等之子女撫育信託,除可照顧其未來生活,不因家庭變故影響經費來源,分年贈與亦可合法節省贈與稅的支出,截至2023年底止,有效契約共計17件,信託財產規模金額共計0.5億元。

居住權利

中低收入戶與弱勢族群、既有房貸受災戶、都市更新事業專案貸款、危險及老舊住宅重建貸款

  1. 「住宅補貼自購(購置)及修繕住宅貸款」:配合內政部營建署辦理,以減輕中低收入戶及弱勢族群購置及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負擔,受惠對象涵蓋經濟狀況拮据及特定弱勢族群。
    ►2023年底,貸款戶數1,180戶,貸款餘額為新臺幣1,708.21佰萬元。
  2. 「都市更新事業專案貸款」:配合政府落實推動都市更新政策,改善都市的空間環境與復甦都市機能,完善居民的公共利益,協助城市轉型與改善都市防災機能、提昇生活品質。
    ►2023年底,承作中計有16案,貸款餘額為新臺幣6,581.50佰萬元。
  3. 「危險及老舊住宅重建貸款」:臺灣社會正面臨「人屋雙老」現象,多數屋況條件不佳,居住安全堪憂。本行響應政府危老重建政策,於2018 年推出「危險及老舊住宅重建貸款」,以實際行動協助屋主打造更安心的居住環境。
    ►2023年底,承作中計有24案,貸款餘額為新臺幣1,040.94佰萬元。

青年族群及銀髮族群

  1. 「青年安心首次購屋優惠貸款」:為照顧年輕族群購屋置產及成家需求並減輕購屋資金負擔。
    ►2023年底,貸款戶數11,196戶,貸款餘額為新臺幣45,132.1佰萬元。
  2.  「老來伴以房養老貸款」:提供高齡者運用其自有住宅,藉由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架構,活化資產方式取得晚年安養生活所需資金,落實在宅老化之目的。
    ►2023年底,貸款戶數12戶,貸款餘額為新臺幣7.72佰萬元。 

小資友善

為增加小資族或所得不高之客戶多元投資選擇,本行提供ETF低門檻申購條件,美元申購最低金額為2 仟元,港幣及人民幣申購最低金額為1 萬2 仟元。


金融友善服務

為確保所有族群皆能充分享有基本權利、平等及合理便利之金融服務,本行提供多項友善服務措施,期能達成SDG 10減少不平等之永續目標:

服務無礙

  1. 自動櫃員機(ATM)
    本行各營業單位皆已設置「無障礙服務櫃台」及「服務鈴」,並設有639台自動櫃員機(ATM)全數符合無障礙機型,其中有245台ATM符合視障民眾使用;並於偏遠地區設置ATM,提供當地民眾享有便捷的金融服務。
    ATM
  2. 手續費優惠:本行自2017年1月1日起,提供身心障礙者申請每月ATM 跨行提款3次手續費減免優惠,截至2023年度合計提供65人(即65個帳戶客戶) 免手續費優惠,共計使用827次。
  3. 本行官方網站、友善專區網路銀行及網路ATM皆導入符合無障礙規範AA標章等級之友善服務,彰銀行動網App及行動御守App亦配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公告之行動版應用程式(App)無障礙開發指引完成調整,使身心障礙人士享有更完善金融交易環境。
  4. 本行客服中心設有自動化語音服務流程,另提供不便以語音溝通之客戶得隨時掃描ATM專屬QR Code,或透過本行於官網、個人網路銀行、行動網銀APP與社群平台設置之「智能客服」服務入口,以文字交談方式與本行聯絡,或是經由官網「客戶留言」表達意見。
  5. 為精進高齡/身心障礙客戶之友善服務措施,暨便利客戶申辦安養撫育信託業務,自2023年12月26日起,於本行官網新增安養/撫育/身心障礙信託線上預約申請功能。除可節省客戶來行諮詢洽談時間,且透過線上填寫表單之方式,引導客戶提出其需求及信託架構,有助於提高信託案件規劃作業之效率。 

高齡關懷

  1. 建立「65歲以上高齡客戶優先接聽」及「台語專線」服務機制,當客戶撥打客服專線進入自動化語音服務流程,系統會自動辨識輸入之身分證字號,優先分派專人服務,降低客戶等候時間;而有台語需求的客戶,可透過語音選單選擇臺語功能,讓溝通無礙。
  2. 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為精進高齡客戶友善服務,特製作安養信託懶人包,便利本行行員行銷安養信託業務,並放置於本行官網供民眾點閱,簡明扼要的歸納出安養信託業務的優點,搭配活潑的插圖,供高齡者、身障者更易了解安養信託的好處,促進安養信託業務的傳播。
  3. 為打造友善高齡金融環境,提供客戶多元服務,已於2023年10月份上架「安養信託」、「包租代管x安養信託」、「保險金信託」等三部臺語配音影片,除於安養信託說明會上使用外,亦於本行各大社群媒體播放,以增進與高齡者間之溝通傳達。
  4. 於本行官網連結信託公會「高齡風險評估試算表」,協助民眾透過簡易自我評估試算,初步了解自身可能面對的各項財務狀況與高齡風險,找到適合的財產規劃方向。  

國際深化

  1. 為響應「2030 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滿足外籍人士金融需求,本行於2023年已完成設置85家雙語分行,預計2028 年前完成185家分行雙語化,以接軌國際。
  2. 本行開辦「越南勞工匯款」服務,提供在臺外籍移工簡便快速的匯款方式,滿足其匯付款項至家鄉之需求。